这篇文章上次修改于 1043 天前,可能其部分内容已经发生变化,如有疑问可询问作者。
由马前卒的睡前消息发起的点众文学科幻征文,督公在节目中的介绍确实勾起了我的兴趣。于是看了两篇,发现其中一些想吐槽的地方,当然对于普通人来说我吐槽的地方确实是过于吹毛求疵了,甚至带有装逼的性质(事实上也的确有,这就是我发出来的原因)。
无论从可行性还是成本来说,小说中描绘的公学那种统一、格式化的教育模式都是不合理的。
从可行性方面,如果对人的教育和培养可以做到那个地步,那么人对于人的理解应该也不需要做到那个地步了。
从成本来说,只要保证基本的正常心理和生理健康就足够了,过于统一和标准化反而会导致成本飙升,划不来。
而作者的这种思考,实际上来自于牛顿之后,近代科学和哲学发展之前的带有机械特色的决定论思潮。
好像统一化培养人培养出来的就是机器,好像人就是机器一样。不,不是机器,应该是机械,实际上现代社会中只有工厂里是这样充满机械的,看现在我们消费的艺术品和日用品,难道不是统一化教育出来的艺术家们和设计家们设计出来的吗?难道我们享受的物品不是充满个性化的吗?事实上我认为统一进行培养利远大于弊,即使是在个性化方面,即使是在艺术,科研等领域。
经过我本人物理学一年的研究生,后来退学重新读研计算机研究生加起来快四年的经历来看,在科研方面我们所缺的反而是统一培养,而不是所谓的个性化。现在这种看起来是个性化的导师制度,和大老板负责的PI制度只不过是欧洲中世纪学徒制度的遗留罢了,很大程度上还阻碍了现代科学研究的进展。
当然这些不太相关的东西就不细说了。但是如果我上面的论点有那么一点点的道理,那么作者的整个思路,隐藏在文字背后作者构思的公学制度,还有作者最后可能是为了升华主题而写的主角发现自己也不是一个合格的父母,都是过时的哲学思潮在中国这种社会环境下的无足轻重的回音罢了。
同时发布在matters
已有 3 条评论
结尾还讲那两位老师抛弃了原本的孩子,像是故意反转一样,别说不符合现实逻辑,都不符合书里「公学」的逻辑,从督工立场和反督工立场来看都写得不咋样。
@Jigsaw 我觉得是作者故意为了升华主题。。。学生时代作文的通病,也是老师的要求。。。
@步丈九州 这种结尾连他自己前面描述的公学运作模式都能推翻,还不如学生作文呢,写作文都知道不能与前面的论点相互矛盾。